定义
锻铜浮雕(又叫錾铜或敲铜),是利用铜材料的延展性兴起来得錾刻工艺,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百花中的一枝奇葩。
制作工艺
锻铜工艺的造型主要为平面的片活,是在设计好器行或图案后,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,以特制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,在金属板上加工出千变万化的浮雕状图案。
锻铜是一种区别于铸铜的工艺,是在铜板上进行创作,利用铜板加热后质地变软,锤打后又恢复坚硬的特性,重复这一过程,最终制作出艺术作品或其它生活、工业用品。作为浮雕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、锻铜浮雕依其金属材料所特有的质感和视觉效果,在壁画、壁饰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是金属浮雕的重要表现形式。锻铜浮雕是以铜及铜合金板材为主要材料,各类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板材并用,通过锤锻加工制成金属艺术品或工艺品。
- 加热铜板后用皮锤敲打平整。
- 用松香和土等原料制作工作台,用于固定加热后的铜板。
- 锻造。在铜板上用錾子勾勒出高低起伏的线条(叫“走线”)。大型锻铜作品需要多名锻铜工匠的配合和集体创作,一些工艺过程要求工匠的配合要十分默契,比如有时需要将铜板悬挂起来,锻铜师傅们在铜板的两侧同时作业,使每一个高低错落的线条达到完美。
- 焊接组装、打磨刨光或做旧上色处理。
保养
紫铜浮雕应该放置在干燥的房屋,保持干净,温度保持在16-22摄氏度,相对湿度45%-50%的环境中;其上的尘埃,要用干净而柔软的抹布揩去,而那些需要特别小心的细节(易断、易损),要用柔软的毛刷刷去或用吸尘器吸走或是吹去;氧化变得暗哑时,可以用棉丝质的细布轻轻来回擦拭,可达到抛光的效果,从而让表面的保护蜡层重新焕发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