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
所谓奇石假山,指的是以天然的石头通过叠石技法,堆砌、镶嵌、拼接而成的人造假山雕塑。所谓奇石,指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,用作假山的奇石一般为千层石、石笋石、太湖石、龟纹石等,其形态清新自然,独一无二。
材料
灵璧石:主产于安徽省灵璧县,质地细腻温润,滑如凝脂,石纹褶皱缠结、肌理缜密,石表起伏跌宕、沟壑交错,造型粗犷峥嵘、气韵苍古。常见的石表纹理有胡桃纹、蜜枣纹、鸡爪纹、蟠螭纹、龟甲纹、璇玑纹等多种,有些纹理交相异构、窦穴委婉,富有韵律感。
黄蜡石:又名龙王玉,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而得名,结构紧密,韧性强,有着田黄般的颜色、翡翠的硬度,硬度好、透度高、色彩鲜艳丰富。
千层石:也称积层岩,属于海相沉积的结晶白云岩,石质坚硬致密,外表有很薄的风化层,比较软;石上纹理清晰,多呈凹凸、平直状,具有一定的韵律,线条流畅,时有波折、起伏;颜色呈灰黑、灰白、灰、棕相间,其棕色稍显突,色泽与纹理比较协调,显得自然、光洁;造型奇特,变化多端,多有山形、台洞形等自然景观,亦有宝塔形、立柱形及人物、动物等形象,既有具象又有抽象,神韵秀丽静美、淡雅端庄。
石笋石:色泽有青灰、豆青、淡紫等,有长短、宽窄之分。有的尖锐,有的扁侧,有的三两面纹理如刷丝、隐起石面。石中均含有一种灰白色的砾石,一颗颗大如白果(即银杏果)。此砾石有的风化,有的未风化,形成一个个孔穴的叫风岩。石笋石以高大丈余、阔盈尺者为贵,尤以青皮白果为最佳。
太湖石: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,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,形状各异,姿态万千,通灵剔透的太湖石,最能体现“皱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,其色泽以白石为多,少有青黑石、黄石。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,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,草坪,校园,庭院旅游景色等。
龟纹石:以它的裂纹纵横、雄奇险峻,酷似名山而著名的,古朴苍秀,典雅雄奇,其形态有竖层结构和横层结构两种。竖层结构的龟纹石陡峭峻拔,多呈群山险涯、奇峰伟岩、擎天石柱等造型;横层结构的龟纹石则沟壑纵横、逶迤连绵,意韵幽长。
制作工艺
叠。数块石料,竖向拼接堆叠,向高处发展,这就叫作“叠”。因为每一个石块,都可以横着放置,也可以竖着放置。所以,“叠”也就有了两种形式,那就是横叠和竖叠。在实际叠石时,横叠和竖叠,往往同时使用。
接。与“叠”相对。是多块石料,基本沿着水平方向拼接,也就是横向发展。这些石头在进行横向放置时,都是按照主次进行排列。“接”和“叠”这两种方法,很多时候也是同时使用。
盖。就是一块平直的大石板,像盖子一样盖在另一块石头上。下面的石头窄,上面的石头宽,下面的石头一般竖立放置且凹面朝上,上面的石头则横卧放置,正好盖住下面石块的凹面。
扣。扣与盖的形式,很相似。但是,扣在上面的石头不像做盖子一样,那么的平直,而是有凸起。上面石头的凸起,正好扣进下面石头的凹面。
卡。在叠石时,往往在两块较大的石块之间,夹住一块小的石块。使得整体不至于太死板,显得灵巧、精致、活泼。
挂。挂与卡,很相似。上面石块的缺口,正好卡在下面石块的凸起部分,好像从天上落下,挂在上面一般。卡,是三块石头之间发生的关系;挂,是两块石头之间发生的关系。
错。就是有的向外伸出,有的向里缩进,石头之间高低错落、顾盼生姿。整体叠石看起来,生意盎然。
斗。两块较大的石头,相对而立,两块石头的上部相连相靠,下部则形成一个空洞的形式。它常常作为一个山洞的入口。
撑。用一块较小的石块作为支撑,撑住上面较大的较危险的石块。这样,不但使得上面的石块更加的稳定,而且两个石块之间还形成了空洞,为整个叠石增加了“漏透”之美。
刹。同“撑”类似,只不过作为刹的石块,更小。如同给停在坡道上的汽车轮胎下面塞一个石块一样,为了让较大的石块不能随意移动,在其下面塞一个小石块,将它刹住。
悬。在两个对立的较大的石块上部,放置一块石头,悬于它们之上。悬,类似于“卡”。只不过,作为“卡”的石头,是卡在两块石头中间;而作为“悬”的石头,是卡在两块石头之上。
连。类似于“悬”。就是在两块石头之上,放置一块石头作为连接之用。“连”,重点说的是上面那块石头作为“连接”的作用;而“悬”,重点说的是上面的那块石头自己“悬”在半空的状态;“连”与“悬”的区别还有就是:作为“连”的石头比较长,且很平直;而作为“悬”的石头,比较短,且有凹凸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