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述
北京的狮子是非常多的,包括立狮、坐狮、走狮、卧狮等不同造型,大都庄严,有震慑力,起到护法、守卫的作用。也有表现愤怒、驯顺、嬉戏的,雕刻工艺十分讲究,主要由塌腰、拱腰、转腰、发饰、背饰、爪饰、尾饰、乡球、幼狮、绶带、缨铃、座饰等不同部分组成;其中最著名的还是天安门城楼前的石狮子和故宫门前的狮子雕塑。目前,市场上的北京狮子雕塑多采用石材或铸铜制作而成,造型没有做什么调整;主要用于大门,还是一雌一雄成对出现,如商城、写字楼、公园、小区等大门两侧都适合摆放。
造型特点
从整体上看, 中国北方的石雕狮子造型普遍体型饱满、四肢健壮、 相貌威武, 身体线条简练、 肌肉扎实、 极具张力。
头部普遍被放大, 在纵向上占据躯体五分之二左右的比例, 是整个石雕艺术表现的重点。创作者在塑造表情时运用大量夸张的手法, 如皱眉怒目、 巨口阔鼻等表情特征, 这既有对狮子真实外貌的提炼和加工, 又不乏匠人想象的成分, 增强了石像在神情上的动势并充分表现其威猛的气势。
身躯和四肢体块比较饱满、 肌肉线条分明, 整个身体宽大厚实而四肢略短, 这种塑造比真实的狮子更浑圆, 弱化了猫科动物的修长和灵动, 但并不像熊那样体态丰腴, 保证了狮子形象与自由舒展的龙、 凤形象的区别, 但又不至于透露出一种笨拙的憨态, 是不发、 不怒而自威的沉静。
除了体态上与真实的狮子不同以外, 北京狮子的身体上通常还有两处明显的特征: 一是配有铃铛的颈环; 二是单掌踏住的绣球或幼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