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览
以大理石、青石、花岗岩等石材雕刻制作而成的鼎型雕塑,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青石鼎。鼎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程中的重要物质载体,传说黄帝作三鼎象征“天、地、人”,禹铸九鼎象征“九州”。约四千年前,随着国家在中原的诞生,历史又赋予了鼎新的文化内涵——政权的象征。集唯一性、代表性、历史性、艺术性于一身的鼎,扮演着和谐有序、徳之表征、韧性包容和革新进取等角色,彰显了时代的多重内涵。经世代薪火相传的鼎文化,已深深植根于我们传统文化之中,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表征。
象征意义
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。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,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,直到现在,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,“鼎”字也被赋予“显赫”、“ 尊贵”、“盛大”等引申意义,如:一言九鼎、大名鼎鼎、鼎盛时期、鼎力相助等等;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,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,以旌表功绩,记载盛况。
在古代,人们都认为,黄帝在战胜炎帝的后代蚩尤后,曾铸三鼎,象征天地人;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。在古代,宝鼎是镇国之宝,传国重器。宝鼎上的花纹,古人认为有镇邪的作用,有时也将法律条文刻在鼎上,以显示法律的庄严。改朝换代后,新登位的君王,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,颁订法律,以象征新时代的开始,并表示吉祥。所以,朝代改变,古代铜鼎的象征意义,称作鼎革。现在,鼎的造型主要用来象征吉祥。在家中摆设铜鼎,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。
造型特点
石雕鼎一般为圆形或正方形的,圆形为三足两耳,是标准的(原始的)鼎造型;方形的为四足两耳,多以气势磅礴为思路进行塑造;另有部分长方形的,准确来说不算是鼎,而是香炉,用于寺庙宗祠焚香之用,俗称香炉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