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
狮子,简称狮,中国古称狻猊。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,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,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;狮子体型大,躯体均匀,四肢中长,趾行性;头大而圆,吻部较短,视、听、嗅觉均很发达;所谓狮子雕塑,就是以这种动物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动物雕塑。在我国较为出名的狮子雕塑是根据材质来的,有石狮子、铜狮子。
用料
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,即为石狮子,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,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。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。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,在中国的宫殿、寺庙、佛塔、桥梁、府邸、园林、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。
以铜铸造而成的狮子即为铜狮子,铜狮子全体为纯黄铜精铸而成,铜为金,可以克制木的刑克,为镇宅化煞、旺权助运之宝器。
以不锈钢材质加工制作而成的狮子雕塑多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,也就是提取神和形,以精炼的手法进行雕琢。
还有以玻璃钢材质加工制作而成的,玻璃钢可以仿铜、仿石、仿木,所以可以出石狮子和铜狮子的效果。另外,玻璃钢材质非常适合喷绘,所以可以做那种逼真的雕塑,即仿真狮子雕塑。
来历与发展
狮子形象始于汉朝,《穆天子传》“名兽使足走千里,狻猊、野马走五百里。”晋郭璞注“狻猊,狮子。亦食虎豹。”
相传东汉汉章帝时,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。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,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。在中国的文化中,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,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,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。
不知从何时起,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,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。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,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,元朝时,身躯瘦长而有力,明清时,较为温顺。清代,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,《扬州画舫录》中规定:“狮子分头、脸、身、腿、牙、胯、绣带、铃铛、旋螺纹、滚凿绣珠、出凿崽子。”
如今,石狮子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,这其中的迷信色彩不再有人去相信了,而是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,多放在一些商店、公园园林的大门口。
种类划分
1、按材质分。前面已经提到,主要分为石狮子、铜狮子、不锈钢狮子、玻璃钢狮子雕塑等;
2、按制作手法分。仿真狮子、抽象狮子、写实狮子雕塑;
3、按内容分:
- 北京狮:顾名思义,北京狮就是北京的石狮,是指北京故宫的石狮,故而也叫做故宫狮子、天安门狮子。
- 献钱狮:是因石狮造型前一般常饰一串古钱而得名,它是南方石狮当中的一种造型。
- 网球狮:又常叫做戏球狮,是从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双狮戏球图演变而来的,它也是南方最为常见的一种石狮造型。
- 潮汕狮: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石狮工艺造型,潮汕狮像狮子,又不像狮子,是一种经过夸张美化了的艺术形象。
- 港币狮:最早出现在香港汇丰银行的门前,所以因此而得名,也叫做汇丰狮子。
- 戏狮:又称顽狮,别名喜狮,其造型看着喜庆,玩耍的狮子。
- 普通民间狮子:雕刻师根据自己的喜爱,自己的思想创作而成,其造型千奇百异,但也大同小异,万变不离其宗。